高考考试文综阅卷工作已在四天前顺利结束,今年有幸参加了阅卷工作,原本不计划写什么东西,但冲动的语泉翻腾了几天后,再也忍不住了。由于我想为了2010年的考生,我有必要把我们的想法与大伙推荐,以帮助大伙更好的做好高考考试备考。
1、审题,千万次的提醒也不为过
“注意审题,注意审题”,多少位老师,千百次的提醒,一到考场成效一直差强人意。判卷过程中,看着一张张爬满试题的答案,想起冥思苦想的考生,我心痛。考试试题、答案、考生、分数,交流它们的主要桥梁就是设问,但不少同学一直答非所问,比如38题中“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,说明这类支出是怎么样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用途的。”不少同学一直泛泛而谈社会建设的有哪些用途怎么样怎么样,分数自然少的可怜。重要原因是没审准考试试题中是“这类支出”。应该在考试试题中分点分层谈谈这类支出是怎么样促进经济建设的。再如“请你补充回答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还有什么,并说明政府在编制和实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怎么样坚持这类原则。”大伙在作答时,似有千言万语要表达,但,没审准考试试题中的两个词“编制”与“实行”财政预算的过程中怎么样坚持这类原则,所以答非所问,出现的错误就是典型的“会而不对”。最后“你怎么样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?”。题中已明确告知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“对立统一关系”,不少同学把自己三年学的哲学常识几乎是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,理论叙述非常准确、非常完整,但结果令我非常伤心。其他考试试题我不想一一列举,只想告诉将来的考生:看重审题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。
2、别字,似是而非的答案叫人痛心
目前英语的地位明显比汉语的地位高,再加上计算机的输入法的数次更新换代,考卷上的错别字是触目惊心。事实胜于雄辩:矛盾,依法治国,相互联结等等,真是“百花齐放”“千姿百态”。更有甚者,把记笔记时词汇的简写和数学上“由于”“所以”的符号也拿来凑热闹,同时为了表意还在答卷时大秀我们的汉语拼音和英语。所以,我建议大伙将来必须要多动手书写,切莫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。
3、能力,刺伤“傻瓜”考生的利剑
目前的考试,尤其是以后新课程高考考试,高度看重能力是必然走向,记住某个原理即可拿分的年代已经过去,所以,在阅卷过程中明显感觉吃亏最大的就是那些“傻瓜”考生,只了解罗列原理或原理和办法论,而不结合材料,到头来“出力不讨好”。最明显的体现是38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。不少同学只说有变化,而不说两个主体到底出了什么事变化。所以,结果一直在你“出人预料”。
最后,建议参加2010高考考试的考生,夯实基础,提升能力,看重审题,防止错误,不要开始就以失败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