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看到泰国一个依据真人故事改编的关于“豆芽发芽,梦想开花”的公益广告视频,心里颇为感动。
然而,现实日常,给予孩子尝试机会,鼓励孩子去做,并非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。
一方面,是嫌麻烦;其次,是不舍得孩子受伤。
而不让孩子在尝试中学习,总是就会让孩子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、独立生活的能力。
曾遇见过如此一位妈妈,她常常跟邻居抱怨自己家孩子30多岁了却还在家里啃老。
刚开始,邻居们不知内情,都会建议她说:不给他饭吃,也别给他钱花,看他还去不去干活。
可是,久而久之,当大伙见识到她的家教方法之后,就纷纷闭了嘴。
原来,这位妈妈小到挤牙膏、洗脸,大到着装、刮胡子都一手包办。
孩子一米九的身高,却被宠得像个婴儿。
有一回,她本来和邻居在客厅里闲聊,一看孩子起身要外出,就快点跑去帮孩子把鞋烘干。
邻居无奈地说:这类小事,你如何都替孩子做?
这位妈妈也无奈地说:这孩子就是懒,你不做,他宁可穿着湿哒哒的鞋外出,如果感冒生病了,那可如何解决呢?
是的,这位妈妈一方面抱怨着孩子啃老、懒惰、不孝顺,其次却事无巨细地替孩子操劳。
由于怕孩子挤牙膏、洗脸弄得到处都是水,整理起来麻烦,她替孩子做;
由于不忍心孩子刮胡子刮出血,不忍心他穿湿鞋生病感冒,所以她全方位伺候。
这位妈妈习惯了用自己已有些生活经验去防止犯了错误,却忘了试错本身对孩子来讲,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当她替孩子扛住所有的时候,孩子就会由于从小得不到自立的尝试机会,得不到犯了错误后自己承担后果的机会而丧失扛住世界的能力。
却不知,有尝试,才会有独立!
我相信,所有爸爸妈妈疼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:想为孩子张开双翼,成为他坚实的依赖。
可是,仅有“呵护”是不够的,那不是对孩子真的的爱。
真的的爱,是在他离开之前,教会他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,教会她面对恐惧时仍有勇气去克服。
如第五季《父亲到哪里》里吴尊对neinei的放下。
记得neinei当时对换父亲环节的任务充满抗拒,内心紧张又害怕,眼里满是彷徨。
虽然父亲吴尊心里也非常不忍,但依旧选择不断地鼓励,最后neinei选择踏出了第一步的“尝试”——跟随邓伦去完成任务。
和第一期离开父亲的3个小时里哭了20次相比,这次和父亲分开的7个小时里,她极力配合邓伦,全程没哭闹,没抱怨。 后来村长问她:为何忽然变得那样勇敢?
Neinei说:由于父亲告诉我,你要勇敢。
有时候,成长中总会有不少的恐惧会叫人退缩、逃避,可是来自最亲爱、最信赖的爸爸妈妈的鼓励和引导,总是就会让孩子满身力量去对抗。
独立、勇敢,有时对孩子来讲,其实没想像中那样难,只须被鼓励踏出第一步去尝试就能了。
相反,对不忍心放下的爸爸妈妈来讲,才是最难的。 记得当时坐在监视器后面的吴尊听到这里,瞬间眼眶泛红,浸满泪水。
事后采访,他说:看到她越懂事勇敢,我就越内疚。但也非常为她骄傲。
对啊,逼孩子勇敢,会内疚,会不忍心,可是心里更多是欣慰和自豪。
由于一直了解,总有一天,孩子要一个人面对社会,要靠自己去解决难点,要靠自己去承担风雨,要靠自己去杀出血路。
即便不舍、不忍,可是还是要掌握放下,鼓励孩子去尝试,去面对,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忙和呵护。
毕竟,对孩子来讲,有尝试,才会有成长!
所有些可能、独立、成长,都是从尝试开始的。
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:播下一个行动,收成一种习惯;播下一种习惯,收成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成一种命。
当爸爸妈妈掌握鼓励孩子去“尝试一下”,孩子就会有了行动力;当孩子开始去行动,他就会发现事情没想象中那样难,他会因此获得信心和勇气;有了信心和勇气,他就不会害怕失败,反而会不断地尝试和创造,激起自己的无限可能,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。
所以,在此期望,所有些爸爸妈妈都能看到并看重“尝试”的力量。
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、给予孩子尝试的勇气,为他插上尝试的翅膀,让他得以飞翔。
也期望,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尝试中经受住破茧成蝶的痛,最后发出振翅高飞的美!